首頁 > 理財 > 正文

截至6月末滬深ETF總市值逾1.8萬億元

2023-08-04 09:38 來源: 中國證券報·中證網????? ? 作者:趙中昊 0

分享至

中國證券報記者日前獲悉,滬深交易所近期在業內分別下發了最新一期基金與衍生品市場通訊。數據顯示,截至2023年6月末,上交所ETF產品共493只,總市值13565.29億元;深市ETF產品共307只,總市值4498.06億元。從券商經紀業務持有的ETF規模來看,中國銀河證券、平安證券、廣發證券分居滬市前三位;國泰君安、中信證券、廣發證券分居深市前三位。從券商經紀業務ETF成交額排名來看,華泰證券在滬深兩市均居首位。

  機構認為,超額收益下降和買方投顧轉型是ETF規模增長的核心驅動力,國內ETF仍然具有巨大發展空間,且有望成為券商財富管理轉型破局的工具。

  國內ETF發展空間巨大

  數據顯示,截至6月末,上海證券交易所ETF產品共493只,總市值13565.29億元,較上期(5月末,下同)增加1.72%,總份額10243.69億份,較上期增加4.12%。其中,規模最大的3只非貨幣ETF為滬深300ETF(510300)、科創50ETF(588000)、上證50ETF(510050),規模分別為719.01億元、672.78億元、576.68億元。按類型來看,滬市權益型ETF(含跨境ETF)6月成交額約8074.45億元,約占上交所ETF成交額的46.31%。

  截至2023年6月末,深圳證券交易所ETF產品共307只,總市值4498.06億元,總份額4173.41億份。其中,規模最大的3只非貨幣ETF分別為創業板ETF、芯片ETF和滬深300ETF,規模分別為389.67億元、249.82億元和211.20億元。截至6月末,深市規模排名前10的非貨幣ETF總規模為1740.05億元,占ETF總規模的38.68%。

  總的來看,截至6月末,滬深兩市ETF產品共800只,總市值逾18000億元。財通證券認為,2022年以來,主動股票基金整體超額收益有所收斂,資金或部分流向指數型基金。尤其是隨著注冊制實施,上市公司數量增加,選股難度加大,投資者由股票交易轉向場內ETF交易。超額收益下降和買方投顧轉型是ETF規模增長的核心驅動力,國內ETF仍然具有巨大發展空間,預計未來十年中國股票ETF規模復合增長率達21%。

  或成券商轉型破局工具

  從銷售端來看,市場份額向大型券商集中的趨勢較為明顯。從券商經紀業務對ETF的持倉規模來看,數據顯示,截至6月末,滬市持有ETF規模居首的券商是中國銀河證券,持有規模占比達10.83%;其次為平安證券,規模占比為7.97%;排名第三的是廣發證券,規模占比為7.48%。華泰證券和中信證券分別以7.31%和6.91%的規模占比分居第四、第五位。

  截至6月末,深市持有ETF規模居首的券商是國泰君安證券,持有規模占比為8.91%;其次為中信證券,規模占比為8.41%;排名第三的是廣發證券,規模占比為8.20%。平安證券和華泰證券分別以7.06%和5.50%的規模占比分居第四、第五位。

  從券商經紀業務ETF的成交額來看,截至6月末,滬市成交額居前三位的券商為華泰證券、海通證券和國泰君安證券,成交額在市場中占比分別為15.82%、6.85%和6.25%;深市成交額居前三位的券商為華泰證券、中信證券和國泰君安證券,成交額在市場中占比分別為8.05%、3.02%和2.81%。

  在財通證券看來,ETF有望成為券商財富管理轉型破局的工具。首先,ETF具有在行情低迷時作為底部加倉的工具屬性。股票ETF的份額與市場行情存在明顯的反向關系,券商可利用ETF的這種屬性和產品優勢,在行情低迷時積累客戶規模。其次,憑借品種豐富、風格穩定等特點,ETF可成為券商開展專業化投資咨詢業務的有力武器。此外,券商可以通過ETF搶占財富管理市場份額,為進一步提供綜合性服務奠定基礎。一方面,當前股民轉基民的空間依然很大;另一方面,券商可以利用ETF的產品優勢和底部加倉的工具屬性,吸引更多增量資金,搶占銀行的市場份額。


責任編輯:王沫鑌

關注中國財富公眾號

微信公眾號

APP客戶端

手機財富網

熱門專題

澳门免费四不像正版图今期